Search

🔍 對於研究者來說,case report / technical note / review ar...

  • Share this:

🔍 對於研究者來說,case report / technical note / review article 重不重要?
⠀⠀
#當然重要。
⠀⠀
在臺灣,由於各種升等要求規定中,往往獨尊 original article,上行下效、風行草偃之後,original article 之外的文體,常被忽略。不管是研究者的發表數量,或者在研究圈中口耳相傳的寫作技術,都是以 original 為主,其他類的文體,相對式微。
⠀⠀
不過,回顧整個醫療世界,會發現其實 original 受到重視,也只是最近 30 年的事情而已。
⠀⠀
以 case report 來說,根據統計,1979 年的 NEJM / JAMA / Lancet,有 38% 的文章,為 case report 或 case series(小於 10 個病例數、沒有對照組,也沒有使用統計法)。是在 1971 到 1991 這段時間,case report / series 的占比才大幅下降,從 30% 降到 4%。所釋出的空間,多由各種不同等級的 original article 取代,包括 clinical trials。
⠀⠀
不過,在醫療第一線的人就知道,這些 original 以外的文體,都有其不可取代的面向。
⠀⠀
◾ Case report 提供了教學與臨床思考,在少見疾病的經驗傳承與資訊分享非常關鍵。
⠀⠀
◾ Technical note 更是醫療技術的展示間與分享平台,如心導管或內視鏡手術技巧、床邊急救或插管、超音波掃描訣竅,甚或電腦斷層設定與調教等,都很適合。
⠀⠀
◾ Review article 則能展示一個醫療工作者或團隊,對於特定主題的思考,甚至定義一個學門的發展歷史,並為現況做出總結。
⠀⠀
⠀⠀
🤔 對於一個研究者來說......
⠀⠀
在發表 original 之外,如果能搭配這些文體的發表,有兩個重要意義。
⠀⠀
▶️ IRB 與受試者同意書的需求較低,能在有限的時間內,衝高總論文數。
⠀⠀
▶️做為一個國際學者,在 PubMed 上的發表履歷也能更完整,告訴大家,這個人不只能做研究,臨床經驗多且頭腦清楚(case report)、技術好又樂於分享(technical note)、對各種主題的想法也有洞見(review article)。
⠀⠀
⠀⠀
🔹全新企劃|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 與 文獻回顧 工作坊
🔹活動時間|7/11(日)9:00a – 4:40p
🔹立刻報名|https://casereport.innovarad.tw/event/
⠀⠀
⠀⠀
▍堅強陣容 
⠀⠀
【#梁宗榮】擅長將臨床上的手術做改良,並發表成 technical note 被世界看見。擁有看出個案最特殊之處,並尋找適合的頂尖期刊投稿之能力。生涯曾有兩篇 NEJM image;手術技術改良,連續三篇刊出。
⠀⠀
【#蔡依橙】專長 review / technical note / case series / case report / original article 等多元文體,能為臨床上的靈光一閃,找到最適合的形式,迅速撰寫,被接受並刊登在國際期刊。
⠀⠀
⠀⠀
▍課程內容
⠀⠀
✔ 期刊社在想什麼?怎樣的個案才會被接受?
✔ 有好技術,該如何發表?讓創意被全世界看見。
✔ 如何找到有分數、非詐騙、收個案報告的期刊?
✔ 互動實作時間:親手處理出 SCI 等級的醫學影像
✔ 退稿後還能怎麼作?拋媚眼給對的人看。
✔ 臨床個案整理技巧,與發表實例。
✔ 個案+技術+文獻回顧,在專業上更進一步。
⠀⠀
⠀⠀
🚩 發表自己的個案和技術,論文上 PubMed!
https://casereport.innovarad.tw/event/


Tags:

About author
實用型互動工作坊 高品質大型研討會 http://www.innovarad.tw/
實用型互動工作坊 高品質大型研討會 (用「心」的新思「惟」)
View all posts